寻访武训故里:乞讨兴学仁义精神 武家后人仍在传播

2019-01-18 10:50:00 来源: 大众网 作者: 侯晓 李连显

  

武训先生纪念馆

祠堂前一座武训半身雕像

大众网聊城·海报新闻(记者 侯晓 李连显)“黑狗白狗你别咬,我是办义学的武七跑不了。”这是《武训兴学歌》中的一首《武训要饭狗不咬》其中的几句歌词。数十年的讨饭生涯,一段极具传奇色彩的经历,聊城冠县人武训是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第一人。

  关于武训,民间多有流传他的故事。家喻户晓的是,武训在临清、馆陶、堂邑办义学的故事。武训的事迹响遍全省,时任山东巡抚张曜闻知武训义行后,特下示召见。张曜闻还下令免征义学田钱粮和徭役,另捐银200两,直接引领一波捐助武训办学热潮。

  就连光绪帝都亲自授匾,为武训颁以"乐善好施"匾额,并授以“义学正”名号。1906年,武训去世10周年,清廷将其业绩宣付国史馆立传,并为其修墓、建祠、立碑。武训的业绩受到世人的钦敬,许多名家纷纷题词。

  在武训祠堂内,有一座高歌台,为弘扬武训精神有特殊贡献的代表人物所建,他们是郭沫若、何思源、陶行知、冯玉祥、李士钊、赵丹、孙瑜等。高歌台为梅花型全石结构,以示武训兴学的艰辛历程及弘武代表人物的卓世风骨。

  武训纪念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每年11月,武训纪念馆举办武训义学文化节,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。主要景点除了高歌台外,还有武训祠、武训墓、武训陈列室、武训碑廊、武训魂、武训义学堂等几部分。

  武训美名享誉全国。辛亥革命以后,蔡元培、黄炎培、邓初民、李公朴等民主人士,蒋介石、戴季陶、何思源等政界要人,冯玉祥、张学良、杨虎城、张自忠等军界人物,陶行知、郁达夫、臧克家等文教界人士,或撰文赞颂,或题辞纪念,或为以武训为名的义学捐款。

  尽管武训未娶妻,没有子嗣,但武家后世子弟仍在不断传承武训精神。走进武训故里柳林镇武庄村,武训先生的故居仍有迹可寻。故宅前,12通石碑全部为名人题写,包括陶行知、林森、蒋介石、季羡林、廖静文等近现代知名人士。

  武训故宅就坐落在武庄西侧。武庄,原属东昌府堂邑县,后来堂邑撤县,武庄划归冠县,现属柳林镇辖区。武家后人武成君的家中简直就是一座武训纪念展厅,展厅内布置着武训画像、各界名人的亲笔题词、各类刊物上发表的文章等。

 

初审编辑:

责任编辑:楚洋洋

推荐阅读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