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审编辑:
责任编辑:高崇敏
大众网·海报新闻济南6月23日讯(记者吴军林张海振)6月23日,《发扬光荣传统始终走在前列——一名警察成长之路》(下称《一名警察成长之路》)出版发行座谈会在济南召开。该书由从警近40年的姜永梅撰写,有做法、经验和体会,其目的是为部分干群、公安民警和亲朋好友提供工作借鉴。
该书作者姜永梅于1942年出生于烟台海阳市一户农民家庭。1964年,高中毕业的他没有参加高考,而是响应号召,志愿回到老家——东村镇迟家村,扎根基层建设。“我担任了迟家生产大队的团支部书记,兼大队管委会成员,当时建起了夜校、图书馆、篮球场等,工作干的有声有色。上级发现之后一连四次想把我调走,我都没走,决心扎根基层。”姜永梅说。
后来,上级要调姜永梅到山东省公安学校学习,领导逐级做了工作之后,姜永梅服从安排,恋恋不舍地离开农村,开始与公安这份工作结下不解之缘。“我从小有两个志愿,一是当兵,二是当公安,这次也巧了,正好符合我的志愿。”姜永梅说。
从公安学校毕业后,姜永梅于1967年1月任招远县公安局派出所民警,至1998年6月任山东省公安厅党委委员、政治部主任(副厅)、厅直机关党委书记,并于2004年1月退休,从警近40年。
“前几年,周围的一些朋友说我文笔也不错,于是多次向我建议写本书,给干群、公安民警和亲朋好友提供工作借鉴。”姜永梅说,在朋友们的再三劝说下,他开始写作《一名警察成长之路》。从2016年9月份动笔,一鼓作气写了10个月,后来十六易其稿,此书最终于今年面世,整本书约有230万字。
翻开崭新的书页,记者看到,该书分为峥嵘岁月、健康惠警、平生感悟、诗文选萃四个部分。把作者的成长历程,包括高中毕业志愿为农、走与工农相结合之路,干公安、当干部、任领导干部和退休后的经历,记述得清清楚楚,阅后让人可信、可学、可做。
座谈会现场,姜永梅还向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回忆了他参与侦破的一起疑难杀人案。在招远工作期间的1976年8月,曾经连续下了两天暴雨。雨后的一天,毕郭派出所接到报案,在该镇刘家村北一片玉米地里发现一具10岁左右的小男孩尸体,尸体已开始腐烂。
“我立即带领几名干警到达现场。经现场勘查,判断死亡时间在三天以上(在两天大雨之前)。”姜永梅说,死者位于玉米地中心,头朝北俯卧,在距死者两脚前10公分处有平行的两脚后跟留下的泥窝。经法医现场验尸解剖和进一步调查发现,死者系他人将其致死或致昏后,以站立姿势将其扔到玉米地中央摔倒在地,死者倒地前两脚跟先落地;另外,解剖死者心脏内无血,据此分析,罪犯极有可能杀人后又对死者打了催血外流的针,罪犯可能懂医学。
经调查发现,该村一位赤脚医生有重大嫌疑,这位赤脚医生曾在部队当过卫生员,退役后在村里当赤脚医生。后经突击审查,他全部交代了犯罪事实,最终被依法判处死刑。
上述案件也作为姜永梅侦破的有代表性的案件,被写进了《一名警察成长之路》一书。
此外,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还从座谈会现场了解到,姜永梅于2004年退休后,任山东省公安民警优抚基金会理事长,并加入多个社会组织,从事慈善事业。
初审编辑:
责任编辑:高崇敏